深度聊聊基金收税那点事...

薪酬福利那些事儿

发布于:2022-12-17 10:06:42

7人浏览过

  最近想起一个挺有趣的话题,拎出来给大家分享分享。

  简单说就是关于基金收税的事儿~

  过去呢,国内基金一直没有什么资本利得税和红利税的说法。

  比如指数基金的净值增长率是多少,到手就差不多是多少。

  但境外基金可完全不是这样的,税收高的吓人。

  比如涉及到境外投资,它除了管理费、托管费这种费率成本之外,还可能面临高额的资本利得税和红利税。

  这个红利税,不同类型的基金收取还不一样。

  比如港股通和QDII这两个不同渠道。

  如果你港股通渠道的港股基金,它通常需要收股息部分20%的红利税;

  如果通过QDII渠道的港票基金,就通常只需收股息10%的红利税。

  打个比方,你买港股通的恒生国企指数ETF,它的股息率是4%,但你拿到手就只有80%,也就是3.2%的股息。

  如果买QDII的恒生国企指数的ETF基金,那么到手就是3.6%左右的股息。

  这一前一后就差了0.4%。

  为啥差别这么大,主要是税法规定不同。

  政策规定,港股通投资者必须缴股息20%的税率,而内地在香港注册的账户,直投投资者只需要缴10%。

  这就造成了股息收入上的巨大差别…

  好,这只是一部分哈。

  估计有的人要问了,假如我的QDII基金是投资美股的话,如何扣税呢?

  这里我也查了一下,目前QDII基金投资美股,也是按照股息10%的预扣税来收取。

  这里还有个更有意思的现象,如果是米国居民,他们做股票和基金投资,还需要交所得税~

  比如啊,如果是持有1年内的基金要卖出,那么盈利部分直接按照个人所得税来缴。

  要知道美国个人所得税可一点都不低,经常动辄25%、35%、40%...

  而如果是持有1年以上的基金,那么通常按照盈利部分的20%来收取资本利得税(低收入人群可以降低税率)。

  所以嘛,你看米国散户,很少有人买了基金一年内就卖的,甚至为了省税,很多人巴不得拿到天荒地老。

  举个例子,假设税率是20%。

  我今年100元涨到200元,卖出,扣掉20元的资本利得税,还剩180。

  明年重新买入,然后180元涨到280元,卖出,又扣掉20元的资本利得税,合计扣掉40元。

  但如果你直接从100拿到280,中间180元利润,只需要扣掉36元的资本利得税,节省了4元。

  如果反复买卖越多,所交的资本利得税就越高。

  所以在老美,别人是不敢像我们国内这样疯狂交易基金的哈,否则税费也吃不消。

  另外,老美如果把钱用来买我们的基金或者股票,也是一样要缴纳资本利得税的。

  比如外散买茅台,赚了100元,也得支付20元的资本利得税(假设税率20%)。

  而我们自己投资基金,不管是国内的基金,还是海外的QDII,目前都没有资本利得税的说法。

  国内是因为暂免征收资本利得税。

  海外QDII则由于避免双重税收的协定,海外不收,而我们投资收入属于境内收入,但国内暂免资本利得税,因此也相当于免了…

  这么看,国内做投资,是不是对股民和基民给了个超大的“特殊”福利?~

  但是哈,虽说交易成本低吧,但有时好心未必能办好事。

  欧美的高额税收,变相遏制了大家去追涨杀跌,促进了超长期持有,散户反倒更容易赚钱……

  而国内因为各种交易成本极低,所以散户占比高的吓人,炒起来也是疯狂的很,可结果就是散户韭菜被频割。

  估计这也是主动公募基金为啥在国内吃香的缘故吧,因为它们就像是除草机,割尽A股的韭菜。

  但你们仔细想想,如果国内也搞这种资本利得税,估计韭菜瞬间就会少掉一大半了。

  在税法和做空机制完善之前,似乎现在看下来,A股离完全机构化、市场化还远着。

  好,今天就简单扯这些。

评论 0

查看全部 0 条评论

暂无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