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件工资制有没有加班工资,如何计算

围观劳动关系

发布于:2022-10-31 13:56:39

6人浏览过

   2.关注+评论+转发,然后私信“资料”。

   关注【本头条号】更多关于 制度、流程、体系、岗位、模板、方案、工具、案例、故事、图书、文案、报告、技能、职场 等内容,弗布克 15年 积累免费与您分享!

   阅读导航→

   01 计件工资制的起薪设计

   02 计时工资制的起薪设计

 

   03 两种工资制优缺点分析

  

   计件工资制是把一线员工生产的产品量与收入直接挂钩的工资形式,适用于生产任务明确、产品数量和质量易于测量和统计的工种。其计算公式如下。

   W= W0+RQ

   其中,W——员工所获的报酬。

 

   W0——保底工资。这一项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而定,可以单独设立,也可以没有。

   R——计件单价。

   Q——员工所完成的产品数量。

   (一)W0的确定

   一线人员的工资构成中,若设有保底工资这一项,那么确立其标准时应考虑生产技术复杂程度、劳动繁重程度、工作责任大小、劳动环境的状况、岗位任职资格等因素。

 

   (二)计件单价的计算方法

   1.

   如某岗位的小时工资为5元/小时,其小时产量定额为5件/小时,则其计件单价为1元/件。

   2.计件单价=单位时间工资标准×单位产品的工时定额

   如某岗位的小时工资为5元/小时,现生产一件产品的工时定额为0.6小时/件,则其计件单价=5×0.6=3元/件。

 

   (三)计件工资的形式

   计件工资制的形式多样,对于采取何种形式,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生产特点与工作需要灵活确定。

   计件工资按实行计件的劳动定额范围划分,可以分为按同一单价计件和不同单价计件(如累进单价计件或累退单价计件);按参加计件的人员划分,可以分为个人计件和集体计件;按参与计件的方式划分,可以分为直接计件和间接计件,等等。其具体内容见表一、计件工资制的起薪设计

   计件工资制是把一线员工生产的产品量与收入直接挂钩的工资形式,适用于生产任务明确、产品数量和质量易于测量和统计的工种。其计算公式如下。

   W= W0+RQ

 

   其中,W——员工所获的报酬。

   W0——保底工资。这一项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而定,可以单独设立,也可以没有。

   R——计件单价。

   Q——员工所完成的产品数量。

   (一)W0的确定

 

   一线人员的工资构成中,若设有保底工资这一项,那么确立其标准时应考虑生产技术复杂程度、劳动繁重程度、工作责任大小、劳动环境的状况、岗位任职资格等因素。

   (二)计件单价的计算方法

   1.如某岗位的小时工资为5元/小时,其小时产量定额为5件/小时,则其计件单价为1元/件。

   2.计件单价=单位时间工资标准×单位产品的工时定额

   如某岗位的小时工资为5元/小时,现生产一件产品的工时定额为0.6小时/件,则其计件单价=5×0.6=3元/件。

 

   (三)计件工资的形式

   计件工资制的形式多样,对于采取何种形式,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生产特点与工作需要灵活确定。

   计件工资按实行计件的劳动定额范围划分,可以分为按同一单价计件和不同单价计件(如累进单价计件或累退单价计件);按参加计件的人员划分,可以分为个人计件和集体计件;按参与计件的方式划分,可以分为直接计件和间接计件,等等。其具体内容见表。

   计件工资的形式

   类型

 

   说明

   适用情况

   无限

   计件

   工资

 

   1.按照员工单位时间内所生产的合格品的数量和统一的计件单价计算劳动报酬的计件工资形式

   2.员工完成的合格产品,不论数量的多少,均用同一个计件单价计算

   3.上不封顶、下不保底

   1.生产的连续性、协作性要求不是很严格,个人产量定额或工时定额较容易制定,劳动成果可以单独统计

   2.在定额管理比较科学合理的条件下实行,效果会更好

 

   有限

   计件

   工资

   1.对工人个人在单位时间内所得计件工资收入总额加以一定的限制

   2.三种主要形式

 

   (1)对个人计件工资收入规定最高限额。

   (2)采用超额累退计件单价。即计件工资超过规定数额后,计件工资按一定的比率递减

   (3)采用可变计件单价。即整个劳动集体(企业或生产单位)的计件工资总额固定,个人计件单价则随劳动集体几件产品产量的增减而降低或提高,对个人计件工资总收入不加限制

   多适用于定额不够准确合理、管理制度不够健全的企业或企业工资总额受到控制等情况

   全额

 

   计件

   工资

   1.即企业取消原来按基本工资、奖金、加班工资和生产津贴等分别核算和支付工资的办法,工人全部工资都随完成和超额完成劳动定额的多少,按统一的计件单价来计发

   2.非工资性津贴、物价补贴和劳保福利不得列入

   适合于产品单一,劳动定额水平较先进,企业管理制度较健全,经济效益好且生产稳定企业

 

   超额

   累进

   计件

   工资

   1.又称计时计件混合工资。将员工完成的工作量分为定额以内和定额以外两部分

 

   2.员工完成产量定额的部分按计时工资标准和任务完成程度发给计时工资

   3.未完成定额的,按照本人的工资标准和完成的比例计发工资,超过定额部分按更高的,按预先规定的计件单价和产品量计发工资

   计件单价的递增比例必须事先要有精确测算,以保证实现预期的经济效益目标

   间接

   计件

 

   工资

   指工人的工资不是直接由本人的产量或作业量确定,而是由他所服务的主要生产工人的生产(工作)成果来计算工资的一种工资

   适用于某些辅助工种。条件是本工种的生产成果无法直接计量,为直接计件工人所提供的服务是必不可少的,在一定程度上,还制约和影响着直接计件工人的劳动成效

   集体

   计件

 

   工资

   1.以一个集体(车间、班组)为计件单位

   2.工人的工资是根据班组集体完成的合格产品数量或工作量来计算,然后按照每个工人贡献大小进行合理的分配

   适用于机器设备和工艺过程要求员工集体完成某种产品或某项工程,而又不能直接计算个人的产品数量和质量

   提成

 

   工资

   1.按照班组或集体的销售收入或纯利润的一定比例提取工资总额

   2.员工个人的工资根据其技术水平和实际工作量状况予以计发

   1.适用于劳动成果难以用事先制订劳动定额的方法计量、不易确定计件单价的工作

   2.部分餐饮业、服务业多采用这种工资形式

 

   (四)计件工资的核算办法

   1.个人计件工资的计算

   方法一:

   应付计件工资=∑(某工人本月生产每种产品产量×该种产品计件单价)

   某种产品计件单价=生产单位产品所需的工时定额×该级工人小时工资率

 

   方法二:

   应付计件工资=某工人本月生产各种产品定额工时之和×该工人小时工资率

   2.案例分析

   甲乙两种产品都应由6级工人加工。甲产品单件工时定额为30分钟,乙产品单件工时定额为45分钟。6级工人的小时工资率为2元。某6级工人加工甲产品500件,乙产品400件。试计算其计件工资。

   方法一:

 

   应付计件工资=∑(某工人本月生产每种产品产量×该种产品计件单价)

   甲产品的计件单价=30÷60×2=1(元)

   乙产品的计件单价=45÷60×2=1.5(元)

   应付计件工资=500×1+400×1.5=1100(元)

   方法二:

 

   应付计件工资=某工人本月生产各种产品定额工时之和×该工人小时工资率

   应付计件工资=(500×30÷60+400×45÷60)×2=1100(元)

   计时工资制是根据员工工作时间的长短来确定员工薪酬的计酬制度,其计算公式为。

   W=RT

   其中,W——员工所获的报酬。

 

   R——单位时间报酬率。

   T——工作时间。

   从上面的公式中可看出,单位时间报酬率和工作时间是影响计时工资水平的2个主要因素。

   (一)影响单位时间报酬率水平的因素

   1.企业的实际情况

 

   企业在制定单位时间报酬率时,要充分考虑自身的承受能力,量力而行。主要是考虑企业的经营状况与财务状况2个方面。

   2.管理者的管理理念

   管理理念的差异性也是影响报酬率水平高低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有些企业为了培养员工的忠诚,将员工在企业的服务年限作为确定单位时间报酬率的决定因素;而有些企业为了吸引高素质的员工,将员工学历作为确定单位时间报酬率的决定因素。

   3.同行业的薪酬水平

   为确保本企业的薪酬水平具有竞争性,必须了解同行业的基本薪酬标准。企业可以通过市场薪酬调查获取有关生产人员岗位薪酬状况的信息,然后以此为参考,确定生产一线员工的单位时间报酬率。

 

   (二)单位时间报酬率的确定

   因素分析法是确定生产人员的单位时间报酬率的方法之一。

   因素分析法,就是把薪酬的影响因素进行分解,然后按照事先设计出的结构化量表对每种影响因素进行估值。影响薪酬水平高低的因素主要包括劳动技能、劳动责任、劳动环境和劳动强度。其各自包含的具体内容见下表。

   岗位劳动报酬因素表

   报酬因素

 

   评价内容

   评价内容

   劳动技能

   主要反映不同岗位、职务对员工素质的要求

   受教育程度、实践经验和实际工作能力等

 

   劳动责任

   主要反映不同岗位、职务对员工劳动责任的要求

   产品的质量、数量、成本和消耗,以及设备、财产、安全、卫生、经营管理等方面的责任

   劳动强度

   主要反映不同岗位、职务的负荷强度

 

   劳动紧张程度、劳动疲劳程度、劳动姿势和工时利用率等

   劳动条件

   主要反映不同岗位、职务的危险程度、危害程度以及自然地理环境和不同工作班次对劳动者生理、心理的损害程度

   工作时间、工作环境等

   按在工作中的重要性将上述4个因素划分为若干等级,并按等级差异的大小分别赋予相应的点数。为了使设计出来的量表具有合理的结构,有时还可以为各种付酬因素赋予一个权重,如表。

 

   将各项工作付酬因素与事先定义的标准进行衡量比较,最后将各付酬因素点数加总就是这项工作的总点数。再根据企业的经营状况确定其薪点值,将二者相乘,就可以计算出该岗位的单位时间报酬率。

   付酬因素等级定义分级表

   付酬因素

   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劳动技能

   所受教育

 

   高中及以下——5

   大专——10

   本科——10

   硕士及以上——15

   工作经验

 

   无相关工作

   经验——2

   1年以下——4

   1~2年——6

   2年及以上——10

 

   专业知识

   缺乏——0

   一般掌握——5

   全面掌握——10

   精通且了解相关其他知识——15

 

   专业技能

   较弱——0

   一般——5

   熟练——10

   能解决工作中出现的

 

   各种问题——15

   劳动责任

   生产成本

   微小——1

 

   较小——2

评论 0

查看全部 0 条评论

暂无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