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0
加入HR交流社群
50万HR人在这里
薪酬结构如何设计,让利润多出80%!看房地产商如何玩转这个套路
薪酬福利那些事儿发布于:2022-06-09 17:48:51
2890人浏览过
大多数企业都觉得,薪酬设计不就是发工资吗,多简单的一件事,对于那些表现突出的员工,就发多点奖金,这样不就可以吗?干嘛要搞得那么复杂?
但是,既然“薪酬只是发发工资”,那么为什么有90%的企业依然面临这样的难题:
1,给员工多发奖金,但业绩还是老样子;
2,给员工升职加薪,但还是有诸多怨言;
3,给员工多发福利,但还是选择离职跳槽;
你看,薪酬设计、绩效考核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企业的人才培养难题、人才激励难题、人才留用难题,最根源的就是薪酬设计的难题。
今天,我们先以房地产行业为例,看看薪酬设计有哪些致命的陷阱,以及如何设计团队的薪酬体系,让成员更有积极性,提升业绩产出。
01、薪酬设计的三大误区
(1)销售递增提成制
简单说,也就是销售员的业绩做得越好,公司给的提成越高。
比如有的房地产企业是这样设计销售员的薪酬的:员工做10万的业绩,就可以拿5%的提成,做20万的业绩可以拿15%,业绩越高,提成比例越高。
这会出现什么问题?
公司的利润越薄:团队的提成越高,意味着公司的利润越少,到了一定的边界后,公司就不赚钱了。
所以你会看到,很多企业业绩很高,但并不赚钱,这其实是有问题的。
(2)同级同酬
同样是带团队,但是销售总监和财务总监拿的工资是一样的,技术总监和行政总监拿的工资是一样的,这会出现什么问题?
销售总监和技术总监都会心理不平衡,这就容易造成,企业业绩上不去,产品研发进度慢。
同级同酬会让人觉得,我做得业绩多,但是我拿的工资越跟别人一样,那么心里肯定不舒服。
这就启示企业,在面对同等级别、不同职能的岗位,需要设计相应的薪酬,才能更好地激励人才,发挥作用。
(3)所有岗位都固定薪酬
无论什么岗位,都统一采取固定工资的薪酬方案,看起来似乎很省时省事,但是这对于员工积极性的打击却是不可逆的。
大家会觉得,做多做少都一样,多劳并不意味着能多得,那大家都会想着能偷懒就偷懒。
这样的结果一定是你不想看到的,那么在薪酬设计方面,有哪些非常关键的底层方法和技巧?
02、薪酬设计的方法和思路
在当下,很多房企除了采用传统的“固定工资+绩效提成”这种薪酬模式外,还优化迭代了一些激励体系设计。
比如,某房企它是这样设计激励体系的,主要分为三大板块:
1)节点奖;2)项目跟投收益;3)成就共享。
在这种高激励的模式下,大家的积极性也更高了,更主动去争取更多的业绩,让企业能够实现高效周转。
所以能看到,很多房企都会采取高激励的体系,给优厚的奖励,利用很高的浮动薪酬占比,吸引优秀的人,让人才自驱动,为公司争取更多的利润,形成闭环。
不过,除了高激励外,还需要结合岗位特点,来做相应的调整,让岗位价值和个人能力与薪酬相对等。这时就要考虑一些具体环节的设计。
(1)岗位体系设计
一般来说,在最初阶段,房企最需要关注的是岗位序列的细分。
所谓岗位序列,也就是,对不同岗位进行归类管理,常见岗位分为5大序列:
管理序列、职能序列、技术序列、营销序列、操作序列,此外还会有投资序列、融资序列等。
划分清楚岗位序列后,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做岗位等级的设计。
这是整个薪酬设计的一个大前提,基于等级,才能做好相应的薪酬设计。
这时就要考虑对于这家房企来说,薪酬带宽和薪酬等级怎么设计会比较合适。
《薪酬设计“6+1”》岗位细分方法
(2)岗位价值评估的方法
岗位价值评估,指的是在工作分析的基础上,采取一定的方法——
对岗位在组织中的影响范围、职责大小、工作强度、工作难度、任职条件、岗位工作条件等特性进行评价,以确定岗位在组织中的相对价值。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特聘专家冯涛老师认为,岗位价值评估的步骤主要有五个:
1)设计和选择岗位价值评估模型
2)成立评估小组
3)选择标准岗位
4)岗位价值评估数据应用
5)反馈调整
可以说,岗位价值评估的工具有几百种上千种,但是我们要根据房企的实际情况来选择,这里有一个模型可以给大家参考——(3P+1M):
Position——为岗位价值付薪
Person——为个人能力付薪
Performance——为绩效付薪
Market——外部市场竞争性
很多时候,我们可能只关注3P,而忽略了1M(外部市场竞争性),这样容易导致企业成本上升。
在一家企业中,20%的员工创造了公司80%的利润,那这20%的员工就是关键员工,但是如果ta们的岗位薪资远远低于市场水平,那么ta们就容易选择跳槽到其他企业。
看似在短期内,企业节省了一部分人力成本。
但是从长远来看,企业提供的薪资不具备外部竞争性,造成了人才招聘难、离职率高,这其实是对企业的一种巨大消耗,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都非常高。
真正的外部竞争性是关键岗位薪酬要高于市场中位。房企尤其如此。
(3)薪酬结构的设计
有的房企它推崇的是狼性文化,想要快速扩大市场,那么这时它适合采取进取型的薪酬策略,比如所有岗位序列都对标市场上70分位的人选;
而有的房企它比较保守,希望稳扎稳打,循序渐进,那么它更适合采取混合型的薪酬策略。
比如基层非关键岗位可以对标市场的50分位人选,而关键型岗位则对标80-90分位。这种人才战略会显得更为灵活。
《薪酬设计“6+1”》课程截图
一般来说,不同级别,不同层级的人才所设定的薪酬策略也是不一样的:
对于职能来说:
人力、行政岗位可能固定薪酬占比较高;
营销岗位的浮动薪酬占比较高;
对于级别来说:
基层非关键岗位固定薪酬占比较高;
中高层关键岗位浮动薪酬占比较高
以上只是薪酬体系框架里的万分之一内容,如果想要更系统地学习薪酬体系的设计、了解更详细的薪酬方案
那么强烈建议你学习冯涛老师的课程《薪酬设计“6+1”》,课程将会更详细地跟你拆解薪酬结构设计的方法、划分薪级的四种方法、如何进行绩效考核与奖金发放……
今天就分享到这里,喜欢我的分享,请大家顺手转发、点赞,你的举手之劳,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TA的热门作品
热门总榜
换一换

请先 登录 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 0 条评论